RESEARCH

Papers

[1]     LI WEIHAN, ZHOU CHENGPEI, BAI GUODONG, BAI XIANXU 'FRANK.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low-fric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monotub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25, 239(1): 373-390.

[2]     LI WEIHAN, BAI XIANXU “FRANK”, JIANG PING, YUAN LING, LIU HUI, GAO PU, PAN JIABAO. Magnetorheological semi-active shock mitigation control: Part ii: System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23: 1045389X221151072.

[3]     LI WEIHAN, BAI XIANXU “FRANK”, JIANG PING, YUAN LING, LIU HUI, GAO PU, ZHU ANDING, PAN JIABAO. Magnetorheological semi-active shock mitigation control. Part i: Numerical analysis and preliminary test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23: 1045389X221151071.

[4]     Weihan Li*, Han Zhao, Siqi Li, Junjun Deng, Tianze Kan, and Chunting Chris Mi, Integrated LCC Compensation Topology for Wireless Charger in Electric and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5, 62(7): 4215-4225

[5]     Weihan Li*, Han Zhao, Junjun Deng, Siqi Li, and Chunting Chris Mi, Comparison Study on SS and Double-sided LCC Compensation Topologies for EV/PHEV Wireless Charge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6, 65(6): 4429-4439


[1]     Zhu A D, Zhong W M, Bai X X*,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hock absorber with both tunable inertance and damping. Sensors and Smart Structures Technologies for Civil,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Systems 2019 Mar 27 (Vol. 10970, p. 109701U).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ISTP, doi: 10.1117/12.2513366)

[2]     祝安定,李祥,杨森,白先旭,一种纵向垂向二维振动集成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系统的试验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21,44(3):304-310

[3]     An-Ding Zhu, Guan-nan He, Shun-Chang Duan, Wei-han Li, Xian-Xu Bai, Phase Portrait Trajectory of a Three Degree-of-Freedom Vehicular Dynamic Model.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AY 2022, Vol. 144 / 051002


[1].   Liu Y, Li J, et al. Research on a multi-objective hierarchical prediction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range extended fuel cell vehicle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9), 429: 55-66.

[2].   Li J, et al. Research on equivalent factor boundary of equivalent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strategy for PHEV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0), 69(6): 6011-6024.

[3].   Li J, et al. A real-time optimization energy management of 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s for battery life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1), 498: 229939.

[4].   Li J,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reward shaping based eco-driving control for automated HEVs among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J]. Energy, (2022), 251: 123924.

[5].   Wu X, Li J, et al.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hierarchical eco-driving strategy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HEV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3), 72(11).

[6].   Li J, et al. Overcoming driving challenges in complex urban traffic: a multi-objective eco-driving strategy via safety model 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J]. Energy, (2023), 284: 128517.

[7].   Li J, et al. Multi-objective eco-driving strategy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electric vehicles considering urban traffic influence fac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2024).

[8].   Fan J, Wu X, Li J,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Integrated Eco-driving Strategy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Electric Vehicles in Complex Urban Scenario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4).

[9].   Li J, et al. Intelligent eco-driving control for urban CAVs using a model-based controller assiste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5).

[10].             李捷基于强化学习的城市场景多目标生态驾驶策略[J]. 汽车工程, (2023), 45(10).


Patents

[1] 白先旭, 武裕, 可用于柔性底盘拓展连接的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411467971.7)

[2] 李岩杰, 白先旭, 祝安定, 一种汽车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411076748X)

[3] 白先旭, 余碧勇, 李紫瑜, 一种基于安全边界的主动后轮转向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4110766699)

[4] 白先旭, 吕壮壮, 蔡成晨, 一种行车安全场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592396.2)

[5] 白先旭, 王海涛, 蔡成晨, 刘彦军, 一种驾驶设备避撞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驾驶设备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592396.2)

[6] 张世斌, 白先旭, 李维汉, 陈进, 石琴, 孙骏, 一种智能汽车自动行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1479416.1)

[7] 白先旭, 王秋逸, 一种考虑电控减振器性能不足的电控悬架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410523645.7)

[8] 孙浩伟, 白先旭, 左瑜, 祝安定, 李维汉, 石琴, 一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不确定性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592597.2)

[9] 白先旭, 潘宇翔, 王海涛, 李家城, 冯彦淏, 石琴, 考虑预期功能安全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592396.2)

[10] 徐文浩, 李家城, 白先旭, 李成蹊, 刘子龙, 任咸达, 俞方舟, 电控悬架的阻尼部件与汽车液压部件的耦合作动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578620.2)

[11] 胡化从, 白先旭, 段顺昌, 李维汉, 李维汉, 孙骏, 石琴, 一种基于路面附着情况混合识别的汽车高效制动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435199X)

[12] 白先旭, 李亲, 李维汉, 石琴,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在不同安全域的测试场景创建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3385503)

[13] 白先旭, 王俊业, 李成蹊, 马雨潇, 李维汉, 吴诚昊, 一种集成举升、阻尼刚度可控的电控执行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3102222000)

[14] 吴诚昊, 白先旭, 李维汉, 王俊业, 李成蹊, 祝安定, 一种机电主动悬架建模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211453610.8)

[15] 段顺昌, 张宸维, 白先旭, 石琴, 一种车辆轮胎精确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210979684.9)

[16] 白先旭,张浩年,李子木,李成蹊,孙钟莹,司志远,李维汉, 一种自适应悬架系统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2110692126, 2025年01月授权)

[17] 白先旭, 谭峻, 祝安定, 李维汉, 一种四模式自适应切换的组合隔振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211221524.4, 2025年01月授权)

[18] 白先旭, 李成蹊, 李维汉,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传感器架构与控制算法快速验证平台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372883.9, 2024年11月授权)

[19] 吴诚昊, 白先旭, 王俊业, 李维汉, 一种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控制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2211097120.9, 2024年7月26日授权)

[20] 白先旭, 赵田怡,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优化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210865440.8, 2024年6月21日授权)

[21] 续宁, Ashenafi Shu, 李维汉, 白先旭, 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21711099.8, 2024年5月授权)

[22] 白先旭, 吕壮壮, 石琴, 李维汉, 黄鹤, 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全硬件在环的协调控制方法及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2110747523, 2024年5月授权)

[23] 白先旭, 王海涛, 王俊业, 李维汉, 车辆悬架系统性能自动化测试平台及方法摇臂式台架及自动化测试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2211069213.0, 2024年5月授权)

[24] 孙骏, 陈浩, 白先旭, 李维汉,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整车级别的性能评价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820459.6, 2023年12月授权)

[25] 白先旭, 李成蹊, 段顺昌, 石琴, 一种三维路面信息谱自动获取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010461086.3, 2023年10月授权)

[26] 白先旭, 潘宇翔, 一种电子液压制动器的精确压力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210865600.9, 2023年7月授权)

[27] 白先旭, 吕壮壮, 彭利明, 李维汉, 一种整车电控悬架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959202.9, 2023年6月授权)

[28] 钱立军, 司志远, 白先旭, 基于状态反馈x-LMS算法的发动机主动悬置控制算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1537727, 2023年6月授权)

[29] 白先旭, 段顺昌, 张宸维, 祝安定, 何冠男, 李维汉, 汽车集成增稳控制方法及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202111443515.5, 2023年5月授权)

[30] 白先旭, 吕壮壮, 减振执行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1232962.6 (2019年8月授权) /PCT美国专利, 专利号: 11585404, 2023年2月21日), 已授权)

[31] 郏瑞, 白先旭, 祝安定, 一种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匹配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201811509602.4, 2023年3月授权)

[32] 白先旭, 段顺昌, 石琴, 严正峰, 姚守业, 一种摩擦片式线控制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437070.3, 2022年12月授权)

[33] 齐少东, 白先旭, 李维汉, 一种汽车电控悬架预瞄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623048.8, 2022年11月授权)

[34] 齐少东, 白先旭, 祝安定, 李维汉, 一种电控悬架整车耦合的最优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743615.3, 2022年10月授权)

[35] 李维汉, 续宁, 白先旭, 一种多通道快响应感应负载可控电流驱动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407614.1, 2022年9月授权)

[36] 白先旭, 袁岭, 姜平, 汽车电控阻尼悬架系统冲击工况最优宾汉数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339869.9, 2022年8月授权)

[37] 白先旭, 赵田怡, 赵瑞, 杨俊伟, 蒲俪元, 一种自供能式胎路监测一体化的智能轮胎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410387.8, 2022年7月授权)

[38] 白先旭, 左瑜, 李维汉, 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系统的预期功能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价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818881.8, 2022年6月授权)

[39] 孙骏, 张世斌, 张宸维, 白先旭, 电子液压-电子机械混合式汽车线控制动控制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1002690.0, 2022年5月授权)

[40] 白先旭, 郭仁豪, 李维汉, 一种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工况识别与匹配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213665.0, 2022年4月授权)

[41] 白先旭, 陈建川, 汤超, 李维汉, 一种基于非线性建模的电控执行器精确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334585.0, 2022年3月授权)

[42] 祝安定, 何冠男, 白先旭, 电流变液流动模式流变属性测试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11013551.0, 2022年2月授权)

[43] 白先旭, 李洪伟, 何冠男, 一种堆叠活塞式电流变液减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010355424.5, 2021年12月授权)

[44] 孙骏, 姚守业, 白先旭, 海乐森, 段顺昌, 一种一体化电机离合器耦合执行器(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0107245293, 2021年11月授权)

[45] 白先旭, 李成蹊, 彭利明, 李维汉, 汽车电控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480180.8, 2021年11月授权)

[46] 李维汉, 续宁, 白先旭, 一种多通道快响应感应负载可控电流驱动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专利号: ZL202120702540.X, 2021年11月授权)

[47] 白先旭, 郭仁豪, 廖增成,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拟与制动能量回收的综合实验测试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010284250.8, 2021年7月授权)

[48] 白先旭, 何冠男, 陈根, 四象限馈能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2010233219.1, 2021年5月授权)

[49] 白先旭, 杨森, 基于磁滞内核的电/磁流变执行器的建模方法及其跟踪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1910043818.4, 2020年10月授权)

[50] 白先旭, 钟伟民, 半主动执行器的四象限输出特性实现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1604706.3, 2020年8月授权)

[51] 段顺昌, 白先旭, 孙骏, 一种集中驱动式纯线控汽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10301157.0, 2020年5月授权)

[52] 白先旭, 李洋, 廖增成, 洪先乾, 1/4车辆制动模拟与性能实验测试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1407370.7, 2020年2月授权)

[53] 白先旭, 邓学才, 蔡飞龙, 沈升, 电/磁流变执行器的响应特性自动测试与标定平台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1037799.6, 2019年11月授权)

[54] 白先旭, 刘洋, 李洋, 一种磁流变传动线控制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1268000.X (2019年8月授权)/PCT美国专利, 申请号: WO2019/052072; PCT/CN2017/117147 (美国专利号: US11268586B2, 2022年3月8日授权))

[55] 钱立军, 陈朋, 白先旭, 蔡飞龙, 一种实现三向隔振磁流变复合悬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1169282.3, 2019年3月授权)

[56] 白先旭, 李洋, 司志远, 蔡飞龙, 钱立军, 一种电机联合磁致伸缩作用的线控制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1241247.8 (2018年11月授权)/PCT美国专利, 授权号: US10940845B2; PCT号: PCT/CN2017/093715 (美国专利号: US10940845B2, 2021年3月9日授权))

[57] 钱立军, 陈朋, 白先旭, 一种内旁通道式磁流变液悬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1028365.0, 2018年2月授权)

[58] 钱立军, 刘波, 陈朋, 白先旭,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201510640813.1, 2017年11月授权)

[59] 白先旭, 辛付龙, 钱立军, 基于状态观测的半主动吸振器控制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084451.7, 2017年6月授权)

[60] 白先旭, 钱立军, 陈朋, 邱利宏, 基于单向挤压模式的磁流变液悬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5101921484.4, 2017年3月授权)

[61] 白先旭, 钱立军, 祝安定, 垂直坠落式冲击测试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534630.7, 2016年11月授权)

[62] 钱立军, 辛付龙, 白先旭, 程伟, 邱利宏, 一种并联模式半主动隔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510056649.X, 2016年7月授权)

[63] 白先旭, 钱立军, 馈能型自传感磁流变减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424836.4, 2016年2月授权)

[64] 白先旭, 钱立军, 适用于高速冲击/低速振动控制系统的磁流变阻尼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310508757.7, 2015年11月授权)

[65] 王代华, 白先旭, 一种同时具有圆环形-圆盘形液流阻尼通道的磁流变阻尼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010579648.0, 2013年1月授权)

[66] 白先旭, 李成蹊, 全域可控双联半主动车辆悬架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233226.1)

[67] 白先旭, 廖增成, 孙骏, 一种弧形盘式、大可控范围磁流变制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811166560.9)

[68] 孙骏, 廖增成, 白先旭, 零粘滞损耗、大可控范围磁流变制动器/离合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811166533.1)

[69] 白先旭, 具有失效-安全性能的磁流变能量吸收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410133714.X, 2021年6月授权)

[70] 白先旭, 陈浩, 李维汉, 白国栋, 彭利明, 汤超, 李成蹊, 瞿元, 韩旭, 储亚峰, 基于双向运动可切换机构的汽车悬架激振台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461086.3)

[71] 白先旭, 汤超, 李维汉, 白国栋, 李成蹊, 彭利明, 韩旭, 瞿元, 储亚峰, 一种减振器摩擦力自动测试平台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461086.3)

[72] 白先旭, 李成蹊, 李维汉, 彭利明, 白国栋, 汤超, 瞿元, 储亚峰, 韩旭, 一种基于可调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的整车悬架快速调校平台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461086.3)

[73] 白先旭, 白国栋, 李维汉, 彭利明, 汤超, 李成蹊, 储亚峰, 韩旭, 瞿元, 一种高压气体补偿、低摩擦力的磁流变减振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号: 202010461086.3)

[74] 白先旭, 陈根, 王经常, 王金桥, 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17734.2)

[75] 白先旭, 陈根, 王经常, 王金桥, 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准零刚度隔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2010170122.0)

[76] 白先旭, 陈根, 王经常, 王金桥,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2010170482.0, 2021年6月授权)

[77] 白先旭, 钟伟民, 邓学才, 祝安定, 王金桥, 王经常, 一种集成机械整流机构的机械振动-电能转换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0064162.X, 2019年7月授权)

[78] 李成蹊, 白先旭, 陈建川, 李维汉, 一种振动与冲击融合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110623242.6, 2022年2月授权. 于2023年5月转让至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

[79] 白先旭, 何冠男, 祝安定, 磁流变液流动模式流变属性测试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1911013583.0, 2022年2月授权. 于2023年5月转让至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

[80] 白先旭, 刘枫, 姚守业, 孙骏, 一种联合电机与可控离合器的多功能执行器的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2010170125.4, 2021年7月授权)

[81] 白先旭, 陈健, 陈朋, 蒋鹏飞, 钱立军, 磁流变液流动模式流变属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1572883.8, 2021年7月授权)

[82] 钟伟民, 白先旭, 祝安定, 一种磁流变惯容装置及其惯容系数的连续调节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1811602814.7, 2020年11月授权)

[83] 白先旭, 孙呈祥, 杜浩, 石任凭, 一种新型超轻型静音驱动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01471166, 2020年7月授权)

[84] 谢地林, 白先旭, 邓学才, 传递扭矩可控的磁流变平衡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10300344.7, 2020年6月授权)

[85] 白先旭, 刘洋, 一种小尺寸大可控范围磁流变离合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1166532.7, 2020年6月授权)

[86] 白先旭, 段顺昌, 一种纯线控汽车制动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10300335.8, 2020年5月授权)

[87] 李祥, 白先旭, 杨森, 祝安定, 一种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的振动和冲击混合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10142864.X, 2020年2月授权)

[88] 白先旭, 吴杰, 谭海宇, 沈升, 陈亮亮, 贾海涛, 一种磁流变阀控阻尼无级可调式减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0247280.4, 2020年2月授权)

[89] 白先旭, 徐时旭, 沈升, 杨森, 钱立军, 基于可调惯性质量的汽车横向稳定杆及其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0482667.3, 2019年10月授权)

[90] 白先旭, 蔡飞龙, 钱立军, 一种主动-半被动复合隔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0130205.5, 2019年2月授权)

[91] 白先旭, 邹祺, 一种馈能式磁流变液能量吸收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826847.4, 2019年1月授权)

[92] 白先旭, 沈升, 徐时旭, 蔡飞龙, 钱立军, 大转矩往复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0400266.9, 2019年1月授权)

[93] 白先旭, 沈升, 李洋, 邱少林, 钱立军, 一种汽车自适应碰撞吸能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972722.2, 2018年4月授权)

[94] 白先旭, 邹祺, 沈升, 钱立军, 一种往复式旋转激励台架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511031565.7, 2017年9月授权)

[95] 白先旭, 孙呈祥, 杜浩, 一种超轻型静音发动机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811039059.6, 2019年11月授权. 于2020年5月转让至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96] 白先旭, 姜鹏, 钱立军, 程伟, 陈朋, 辛付龙, 潘辉, 一种纵向垂向二维集成半主动可控减振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510256420.0, 2017年1月授权. 于2020年5月转让至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97] 白先旭, 钱立军, 辛付龙, 姜鹏, 陈朋, 一种具有主动吸振能力的隔振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625438.9, 2016年11月授权. 于2020年5月转让至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98] 白先旭, 钱立军, 纯剪切式磁流变阻尼器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425759.4, 2016年2月授权. 于2020年5月转让至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1]     李维汉,续宁,白先旭,一种多通道快响应感性负载可控电流驱动装置(发明专利,ZL202110407614.12022-09-20授权,已实现成果转化,转化金额40万元)

[2]     李维汉,秦志颖,时辉,一种电动公交车的复合电源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发明专利,ZL202111315570.62023-07-12授权)

[3]     李维汉,潘升,胡昕伟,张争光,姜忠祥,费运达,融合雷达测距和行驶轨迹预测的汽车掉头辅助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2010162033.12022-12-27授权)

[4]     李维汉,时辉,尹安东,秦志颖,武慎春,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1470848.82021-02-02授权)

[5]     续宁,魏书枚,李维汉,.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发明专利,ZL202110837933.62024-04-12授权)


[1]     祝安定,何冠男,白先旭, 电流变液流动模式流变属性测试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9 1 1013551.0, 20223月授权)

[2]     白先旭, 钱立军, 祝安定, 垂直坠落式冲击测试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534630.7, 201611月授权)


[1]     吴迪,余凯,顾童童,陶波,韩卫,张晟瑞,一种基于V2X技术的应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610564.22021.07.30授权)

[2]     吴迪,郭鸣明,李维汉,黄鹤,张栋,一种智能汽车极限工况下轨迹跟踪和稳定性控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366511.X2024.09.24授权)

[3]     吴迪,赵飞,范少杰,李维汉,张师搏,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控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2411389614.3,实审中)

[4]     吴迪,范少杰,白先旭,李维汉,孙华双,刘洋,刘宇,李良初,一种高效率全主动悬架执行器(中国发明专利,CN202510108883.6


[1] 吴晓东, 李捷, 等. 一种智能网联HEV车路协同分层生态驾驶控制方法和系统[P]. CN115955712A,2023-04-11.(实审)

[2] 吴晓东, 李捷. 一种动态城市交通场景数字孪生建模方法[P]. CN118607174A,2024-09-06.(实审)